睽違三年的實體顯微鏡年會 ── M&M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2022 @ Portland, OR

2022年的M&M充滿各種特殊意義。首先這是睽違三年的「實體」舉辦,象徵著顯微鏡社群終於也稍稍擺脫疫情,離開 Zoom視窗、回到現實世界;另外這次研討會正好辦在與前一次實體研討會 (2019) 的同一個地點 Portland,除了舊地重遊以外,也頗有原地再出發的寓意;最後就是這會是我2022年PhD畢業前的最後一場 M&M,意味著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在研討會碰到曾經在學術圈一起打拼的朋友們。

睽違三年的實體會議

我在疫情爆發前的最後一場實體會議是2019年12月的MRS Fall meeting,在那之後連續參加了兩年多的線上會議,直到今年三月才終於在2022 APS March meeting與五月的MRS Spring 重新體驗到實體會議的樂趣。這一次M&M 2022 (July 31st - Aug. 4th) 能重返實體舉辦讓人非常興奮,畢竟比起APS或是MRS,自詡為microscopist的我,M&M才是我最期待的會議,也非常期待能見到很多許久不見的朋友,包括前碩班、PhD時期的labmate、朋友、之前帶過的碩士生、還有各種學術表親。

往Portland的飛機,我覺得中間那座山就是Mt. Rainier,雖然很高但是因為較遠,所以看起來跟另外兩座差不多高

能在8月初重新回到熟悉的場合讓人感覺很自在,一個辨別自己是否在一個社群圈子裡的指標就是,「你認得多少人,以及多少人認得你」。在PhD逐漸讀到高年級後,很自然地就是會認識越來越多人,除了同儕以外,還有曾經的合作夥伴、潛在的競爭對手、advisor的師兄弟姊妹與學術朋友。總之大家都在同一個圈子使用類似的技術,彼此都會關注各自的發展與狀態、互相交換情報像是誰誰誰去了哪間學校面試、哪裡有開microscopist的缺、哪裡又進了新的儀器等等。

週一的Meeting award頒獎典禮

週一的頒獎典禮,我們Lab出身的Blanka跟剛來的Yichao,以及Zuo group好友Aram都有拿到Postdoc award。但很可惜地今年的頒獎典禮只有較大的獎項會上台單獨領獎,像Postdoc 或grad student award就只有在投影片上秀名字,沒有分別唱名甚至沒有上台。主持人唸到獎項的名字,轉到得獎人的slide,然後就請大家鼓掌、鏡頭帶到站著台下的得獎人,可能是時間因素就只能匆匆忙忙地換到下一個獎項,覺得非常可惜。但我自己得獎的那一年正好是Covid,所以完全沒有頒獎,只有幾個月後收到遲遲寄來的獎狀,相較之下今年可能也沒那麼糟了。

只能在台下站著領獎的Postdoc award受獎人

Poster session 海報時間

實體M&M的看點除了各個sumposium talk以外,M&M的poster session一直都辦得很用心。除了提供免費的酒水以外 (對喔,研究者也是邊喝酒邊談事情的),廠商也時常祭出各種免費食物、小物、紀念品讓你拿。顯微鏡社群的其中一個優勢就是常常有很多弄得很漂亮的紀念品,像我就拿過印有彩色SEM照片的杯墊跟代表微生物的小玩偶,有得吃又有得拿。比起其他研討會可能會將poster session放在傍晚、或是乾脆跟下午的talk撞期,M&M很盡責地直接排開了下午3點之後的所有行程,讓大家可以專注地逛poster session,因此對我來說每天下午3點到5點就是去poster session拿點酒水,然後四處找朋友、教授、其他研究員聊天交換情報的最佳時機。幾乎每天都逛到意猶未盡。我老闆也總是會帶著筆電以備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就地跟其他學者討論研究、探討潛在合作機會。

曾經一起合作過的Chuqiao,現在在Rice讀PhD發光發熱中

在EPFL拿到PhD,碩班351好戰友 Dr. Shen

比起往年我會花很多時間把poster們盡量瀏覽一遍,待了幾年有經驗後發現其實在poster session裡漫無目的地亂晃,就跟看電視時一直轉台、或是無腦滑IG跟FB一樣沒有什麼效果。以為眼睛看過去了,但大腦其實沒有消化那些資訊,只是徒增負擔。花1小時在會場裡亂走亂看雖然偶爾會有驚喜,但對於學術知識有追求的話還是建議靜下來直接在Poster list裡面搜尋關鍵字,或是直接用眼睛掃過所有標題,就跟我們讀論文摘要一樣,反而效果更好更快,你的腿也不會走到斷掉、在會場迷路、或是被人纏上導致計畫被破壞。

比起亂走亂看,我發現更有效的方法其實是直接鎖定那些你認得臉的研究者去跟他們聊天敘舊,或是尋找正在有活躍討論的地方然後蹭進去。畢竟人都喜歡蹭熱鬧,看到路上有一大群人在聊天,湊近去加入聊天往往是最快打入某個圈子的方法。同一個group或相近領域的人本來就彼此認識,也很容易結群行動,這種時候湊上去其實就能夠一口氣認識所有人並且自我介紹。而且當聊天的圈子越變越大,很容易就會吸引更多人一起加入。總而言之,比起用眼睛亂喵、心理安慰自己這些海報沒什麼看頭並快速走掉,還不如停下來好好跟幾個人聊個5-10分鐘可能還更有收穫。

Thermo Fisher party ─ 廠商辦的派對


人擠人的Thermo Fisher party

做為M&M最大贊助商之一的Thermo Fisher,每次都會舉辦盛大的派對來提供大家晚上吃吃喝喝。但比起上一次的地點,這一次居然選在某個半室內、半戶外的頂樓舉行。場地容納不下那麼多人,食物供應不過來加上過度擁擠,我們還沒進到會場就碰到很多朋友往反方向走出來說可以直接放棄、建議我們去別的地方吃飯。雖然大家多少有點想蹭免錢的晚餐,但是看到那人山人海的樣子還是果斷放棄。想起2019年在戶外場地時還有Live band跟karaoke就覺得今年真的比較可惜,只能用口頭描述往日盛況,讓新來的學弟妹可以體會一下原本該有的樂趣。在此出賣一下我的labmate Ed在2019年被哄上台表演「Fly me to the moon」的影片。


最後我們去Downtown吃飯,還碰到在附近的David + Yimo group成員們


John Spence memorial session

以往我總是想辦法擠進熱門的會議室想看看現在紅什麼,今年我特別去參加了John Spence的memorial session。這種memorial session通常是辦給剛過世的重要學者,而2021年過世的John Spence就是一位對顯微鏡領域影響深遠的重要學者。做為小菜鳥的我首次耳聞John Spence是通過Jian-Min (Jim) Zuo 左老師開設的Advanced Electron Microscopy 課程,課上用到的課本就是Jim跟John Spence合寫的,而John Spence就是Jim在ASU的PhD advisor,彼此在學術路上緊密合作了近10年,之後一起開拓電子繞射技術應該也有數十餘年,那種亦師亦友的感情想必是十分深厚。

這本書我之前在【我推薦的五本教科書】也提到過,非常實用

Memorial session的氣氛很特別,比起其他session總會有股「想要證明些什麼」的感覺,memorial session反而更像是某種溫馨的道別式。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往生者過往的功績,一起把那些回憶與軼事拿出來抖一抖、擦一擦灰塵,讓他們的精神活在我們心中。每個講者都會分享他們如何認識John Spence,以及細數他在不同領域留下來的各種貢獻,偶爾穿插幾則軼事。講到John Spence如何跟知名化學家筆戰atomic orbitals的時候大家也都笑了,頓時間有種很溫暖的感覺迴盪在會場內,而這或許就是John Spence留下來的巨大legacy。除了數不清的paper與教科書替領域奠定基礎、跟同儕互相砥礪推進知識的疆界、也孕育下一代與下下一代的研究者,讓風範長久地流傳下去。我不禁在想,如果有天我也要離開世界,是不是也能擁有一個類似的場合,眾多同儕好友們替我將過往功績拿出來曬一曬,講講我留下來的貢獻、以及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John在2020 M&M給的一張舊照片,巨星雲集,相當於電顯界的索爾維會議

學術圈非常重視傳承與可追溯性。不僅是新的理論必須要能夠與現有的理論相符合,大家一磚一瓦把整個知識宮殿建構起來,每一篇paper都必須要附上相對應的citation,確保自己的新發現該如何被定位。而且整個PhD的制度基本上就是師徒制,因此師承名門往往代表著實力的認可以及研究風格的延續。追溯學術血脈就相當於追溯自己的祖籍,物理科學領域甚至有自己的Physics tree,例如我們lab往上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提出Bragg's law的W. Lawrence Bragg。


參加這場memorial session除了複習一下相關繞射技術的演進與歷史脈絡以外,會更了解背後的故事脈絡。每一個我們現今耳熟能詳的舊知識,在過去其實都是當時的重要問題,也都是某群學者投注了青春與精力所研究出來的心血。我們不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身兼要將知識傳遞下去的任務。除了創造新知識,也要替這個領域注入新血、培育下一代接棒的學者、並且解決當代的問題與挑戰。即使學術領域裡最常被提到的或許是論文或著知識本身,但背後推動領域並以此為志業的學者們才是支撐這個領域能持續存在的最大功臣。體會到人與人的傳承給了我一種奇妙的使命感,即使表面上我們做著生硬的科學研究,背後依然是充滿溫度的研究者。

Jim Zuo替他已故的導師John Spence memorial session開場


連續給兩個Talk,其中一個還是長達30分鐘的Invited talk!

往年都是一次研討會只要給一次talk,到高年級後似乎偶爾會碰到必須多給一些talk的場合。而且即使是已經報過、發表過的東西也可能會收到邀請,因為總是會有人從沒看過你的研究成果。起初主辦單位還把我的兩個talk排在同一個時間,害我只好緊急去信請他們幫我調時間,經過一番波折終於讓兩個talk之間有30分鐘的空檔,讓我可以從一個會場趕到另一個會場。

Invited talk開始前從講台拍的照片,大部分聽眾都姍姍來遲

第一次講Invited talk還滿緊張的,倒不是因為不熟悉題目,反而是因為想到底下可能會有未來找postdoc的雇主就不由得緊張了起來。對於快要上Job market的準畢業生來說,每一場talk都是job talk。這30分鐘我講了我們Deep learning enabled sub-pm precision strain field mapping,以及後續延伸出來的automatic acquisition on the million-atom scale與CycleGAN產生realistic simulation image的幾個work,反應還滿熱烈的。之後也沒時間留下來討論問題,只能馬上離開去另一個會場講我的第二個題目,也就是在MRS Spring報過的In situ imaging of MoTe2 phase transition,講完覺得放下一個心頭重擔,也終於可以開心地享受接下來的會議。(Note: 這兩篇work都正在manuscript階段,發出去了會再分享)

給完2個talk後在旅館大廳的午餐

研究趨勢

比起前兩年都是線上開會,我可以慢慢聽talk並且截圖仔細研究。今年實體參展後能留下來的紀錄就少了許多,雖然摘要都可以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找到,但畢竟也不可能花時間都讀一遍,我的與會重心又機會停留在社交與打聽情報上,因此這部分沒辦法像過去兩年做得那麼仔細。

但整體的趨勢依舊很類似,顯微鏡界的軍備競賽從aberration correctors延伸到了in situ holders以及high-end detectors。隨著越來越快的4D-STEM detector與in situ camera問世,分析大量資料的技術、設備、與人才都產生了持續的需求,其中ptychography依然是4D-STEM領域的一個熱門技術,目前最實務的挑戰就是縮短整體reconstruction的時間,並且讓Multislice ptychography變得更robust,以及若能夠提升depth resolution的話,是否能成為tomography的替代技術? 

雖然我只能對自己比較熟悉的子領域發表評論,不過一般來說研究熱潮不太會在一年內就消退。畢竟研究計畫通常都至少好幾年,而儀器添購了也會以10年為單位才汰換。大型設備商依據研究者的需求與市場銷量所打造的產線也不可能一夕之間關閉,因此比起關注現下最火紅的研究趨勢,或許反求諸己去把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脈絡弄清楚會比較有實質意義也說不定。

最後一年PhD的心態

隨著年資提升,參加研討會也從一開始的緊張興奮變得更接近如魚得水。要專注的事情也從給talk、聽講逐漸演變成社交、蒐集情報。畢業雖然是個很值得期待的里程碑,但這也代表要離開終於變得舒服的環境前往下一個挑戰,認識的人也很可能會離開現有的單位並甚至離開學術界。那些曾一起奮鬥、暗自較勁的夥伴要前往下一處必定要給予祝福,但分離總是讓人很感傷。即使不是那種天人永隔的分離,但意識到這次可能是短期內最後一次見面,就相當於承認時間的巨輪不等人,我們沒辦法停留在任何時刻,只能抓住每一刻的當下然後跟著一起被往前推動。
Thai Peacock,好吃!

2022年的M&M應該會是我PhD身分參加的最後一場研討會,下次再回來希望已經是個postdoc了。回首過去5年雖然跌跌撞撞,研究成果介於有與沒有之間,但是想起每一個與夥伴共同留下的回憶,還是會覺得心頭暖暖的! 最後就留下這次研討會的一些精彩照片,至於會後我們坐火車到西雅圖旁邊玩了Olympics National Park的旅途,就留待下次再分享啦!


拜訪在Portland安居樂業的兩對夫妻

學術表親們的晚餐聚會

Portland怡人的天氣與街道

美國的MUJI

Steel Bridge,它真的叫這個名字


可以從橋下走回Convention center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