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美國物理年會 ── APS March meeting (American Physics Society) 2022 @Chicago

APS March meeting是凝態物理界的年度盛事,每年三月辦在全美各大城市。因疫情的緣故於2020年臨時取消,成為學界第一個因疫情取消的重大會議。2021年轉為線上Virtual會議,並於今年(2022)採用混合會議(Hybrid)形式。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兩年來第一次有機會參加實體會議,由於芝加哥離UIUC很近,我們實驗室幾乎傾巢而出,離開香檳透透氣,去接收一些不同的刺激。在此紀錄這次與會的見聞與心得。

APS March meeting 首頁

APS簡介

APS美國物理學會是全球最大的物理學組織,1899年創立,目前約有5萬名會員。APS底下有一系列經典物理期刊,最有名的就是Physical Review物理評論系列。包括PR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A到PRE以及近年來多的PRX。APS每年舉辦數十場國際會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三月的March meeting與四月的April meeting。March meeting專注於凝態物理,而April meeting則更偏向高能與天體物理。像我這種材料背景的microscopist,一般來說通常是參加M&M或MRS,會參加到APS是非常少見的情況,相關心得後面會提到。APS本身規模巨大,連帶地March meeting也總有驚人的參加人數,往年都有1萬人參加。今年因為是Hybrid形式,具體數字還不清楚,但考慮到有40%的virtual attendee,總人數應該只增不減。

APS為何從不拒絕任何投稿?

這其實是我指導教授分享的一則軼事。她提到APS之所以從不拒絕任何會議摘要投稿,是因為1952年曾有一位憤怒的物理愛好者Bayard Peakes因為他的投稿被拒絕,於是持槍闖進APS的紐約辦公室並試圖殺掉編輯,編輯不在於是他只好槍殺了他看到的第一個人,一位18歲的無辜秘書Eileen Fahey。細節故事可以查閱BBC報導Atalantic,當時這位物理愛好者Peaks提出的理論是「電子不存在」,並寫了33頁的論文投稿給APS但是遭到拒絕,於是有了後續發生的憾事。

總之APS之後的政策更轉為「Free speech」,試圖保障所有人的言論自由。任何人只要是APS會員或是持有邀請,都可以在會議上給一個10分鐘的口頭報告。而這些非主流的報告通常會被放到一個專門的議程裡,這個議程每年修改名字以使得它不那麼明顯。但即使如此,這些報告也經常有著非常聳動的標題因此不難辨識。以今年的March meeting為例,就有這麼一個session: Frontiers in Fundamental Physics II裡有人主張「狹義相對論是錯的」、「10個可以超越光速的理由」、「統一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根據我同事親自探訪後發現,這些講者本人沒有出席,與會者只能現場觀看講者預錄好的影片,但現場聽者間的氣氛非常微妙,可能多數人只是想來放鬆心情看看笑話。

線上presentation影片,有興趣的人可以在youtube找到原片


Hybrid 混合會議體驗

APS March meeting 2022採取Hybrid meeting的形式,實際上就是在3/14-18將實體會議舉辦於芝加哥Chicago裡的McCormic place convention center (全美最大的展覽中心)。然後要求所有講者將演講影片錄好並且上傳網站,與會者可以隨時線上觀賞直到6/16為止。雖然也有一些只有線上版本的活動,但我懷疑有多少人真的會參加,畢竟大部分人已經連續參加了兩年的Virtual meeting,對我來說Virtual的部分幾乎沒有吸引力。

實體會議的部分跟我過去參加M&M與MRS沒有太多不同,第一個感受到的差異在於會議規模。M&M大約3千人,MRS上看6千,APS往年則至少有一萬人。今年即使美國本土仍有一些疫情,仍然可以感到會議現場人潮洶湧。或許也是因為我龜在家裡與實驗室並且遠離人群了2年,如今參加人稍微多一點的活動就會覺得很新奇,感覺很久沒有碰到這麼多活人了。

Job Expo, 有超級多跟Quantum Computing相關的公司


第二點就是APS對於Covid疫情防治還是滿用心的,除了要求至少2-3劑疫苗並且需經過認證以外,也要在出發前3天做過PCR或快篩,每天早上要進行健康狀態自我評估,無不適症狀才能領到一張當天的通行貼紙,憑貼紙入場。連會議名牌Badge的帶子都做了顏色分類,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要用什麼顏色的帶子,以區分個人偏好的社交距離。綠色帶子代表不需避諱,黃色代表稍微保持距離,紅色則是請隔1.5m以上。雖然我從來沒看到現場有人真的別紅色帶子就是了。

第三個差異在於涵蓋主題的遼闊,比起M&M或MRS,APS是貨真價實的包山包海。不同division的人幾乎是不太可能理解對方在做什麼。即使我已經盡量挑選與我所學相關的2D materials, machine learning等相關session去聽,還是會碰到許多非常深入理論細節的報告。我問了一位做理論凝態物理的朋友,他也說他們領域只要方向稍微不一樣就幾乎完全搞不懂對方在幹嘛,因此這或許不是那麼罕見的現象。雖然聽不懂別人在做什麼,但還是可以觀察到APS March meeting這幾年的幾個熱門領域,例如machine learning、2D與twisted materials、Quantum computing等等。

最後我必須要抱怨一下hybrid meeting的一個缺點。由於實體與虛擬並行的緣故,很多報告者可能只有註冊virtual的部分,於是他們上傳了影片,人並沒有出現在會議現場。然而APS將所有的投稿都排進會議排程內,因此每次session chair都必須要詢問講者有沒有在現場,若是講者不在就會改成播放講者上傳的影片,有時講者甚至還沒有上傳影片,就只能讓全場在會議室裡乾等。

對於大老遠跑去實體會場的人來說,跟其他與會者擠在一間會議室裡看別人上傳的影片有種奇妙的失望感。絕大多數人看到講者在放影片不是低頭滑手機,就是就直接離開會議室,畢竟這些影片事後都可以上網看,根本沒必要坐在現場跟大家一起看,還不如去跟其他人聊天。私以為比較理想的做法是若報告者本身沒有要出席,那就不要排進實體會議的排程裡。排進實體排程卻沒人想聽,不光是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是浪費能源與資源。

影片播放於空蕩的會議室

另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觀眾的注意力跟報告或影片的精美程度似乎沒什麼關聯,現場播放時不管內容再怎麼精美,只要與會者發現是影片而不是本人,其注意力馬上下降到10%不到,或是直接離席,非常淒涼。相對地即使講者講得磕磕絆絆,只要人在現場,大家多多少少都還會試著留在原地。

會後心得

整體來說這次與會的體驗還不錯,沒有M&M或是MRS那麼舒適,但是睽違2年多的實體會議還是讓人很興奮。雖然也注意到自己的專注力與體力似乎下降地特別快,但也可能只是因為領域比較不一樣,或是太久沒有進行這種長時間的高強度社交活動。但正好是這種稍微不那麼符合的會議,給了我們更多機會去接觸不一樣的聽眾,也讓我們可以毫無罪惡感地放棄某些不那麼相關的talk,而選擇去與其他研究者聊天、交換情報、討論研究。

畢竟新知識只能建構在既有知識之上。若領域差得太多,即使對方講再好也很難進入我的長期記憶。更現實一點則是,若對方的研究內容對聽者的短期研究成果沒有幫助,那聽者的興趣也會大減。這點針對高年級研究生更是如此,因為我們的研究方向幾乎都已經定了下來,也有比較明確的解決策略,這些人基本上參加會議只是為了社交或是推廣自己的研究,像我滿腦子只會想著自己的研究跟什麼時候畢業。大腦於是進入了某種飽和狀態,也導致除了社交跟交換情報以外,新的學術idea只會被分類成「對我有用」、「對我沒用」。

儘管如此,實體會議依然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能與朋友們敘敘舊,並且認識新朋友。對於即將要畢業的自己來說,能跟朋友敘舊且Update一下彼此各自未來的打算是件很棒的事情。不只比較不會感到那麼寂寞,也會因為知道大家都在四處默默奮鬥著而更有動力。即使沒能深入聊天,光是看到往年的專題生如今各自在不同的學校攻讀PhD並且過得很好就會有種滿足感,有種神奇的魔力。也跟其他的microscopist朋友們約好了,今年夏天在Portaland的M&M再次相聚!

The Bean

The Wrigley building

BP Pedestrian bridge

McCormic place旁的Mariott Marquis hotel


留言

熱門文章